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制冷技术 >

制冷系统中油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时间:2013-04-18 14:31来源:未知 作者:制冷网 点击:
油分离的原理 一、目前应用到的油分离原理: 1.离心分离。设置离心通道,由于油滴的密度比气体分子的大,油滴被摔向外侧,实现油分离,也被称为改变速度方向的分离形式。在部分
  

油分离的原理
一、目前应用到的油分离原理:
    1.离心分离。设置离心通道,由于油滴的密度比气体分子的大,油滴被摔向外侧,实现油分离,也被称为改变速度方向的分离形式。在部分离心机中设置了这种旋风分离器,特灵RTHB用的螺杆压缩机油分是这种方式,部分其他厂家的油分中增加了这种方式,也有利用气流驱动叶轮旋转实现油离心分离的方式。这种方式压力降在没有导流片时小,适合于做初次粗分离。这种方式在气体流速变小时分离效率下降.
    2.碰撞拦截。通过设置拦截钢丝网,使气体中的油液滴接触钢丝网后速度变小或速度方向改变,实现油分离,也被称为改变速度大小的分离形式。目前在绝大部分的螺杆压缩机中设置了这种分离方式。这种方式阻力较大,适合于作粗分离后的中粗分离,能够分离的液滴直径比离心分离小.
    3.吸附分离。利用多孔材料的吸附特性或表面浸润特性,使重量更加细小的油滴被吸附。如约克的油分上增加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阻力大,而且容易饱和,适合于中粗分离之后的细分离。
以上三种方式都只适合于未溶解于制冷剂气体中的油滴的分离。无法从溶解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油分子。也无法从制冷剂液体中分离油(这点就是在满液式蒸发器如何回油的问题的讨论中反复提到为什么要控制最低排气过热度的原因)。
二、可能会应用的油分离原理:
    (1)电场法。电场使油分子(或制冷剂分子)偏离原来的方向,实现分离。
    (2)膜反渗透法。利用油和制冷剂分子大小的差别,不能透过膜的分子被拦下来,实现分离。
这两中方法能否实现分离效率高和阻力降小的矛盾要求,有待研究。

各种原理应用领域
    1.离心油分和撞击式应用比较广泛,有时也是相互结合使用的.约克的YR机组用的油分就是离心的,YS机组油分是降速转向式油分,在满液式蒸发器中,油分效果非常重要,是机组回油的关键部分,一般油分设计,要求流速控制在0.5m/s,速度低,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分离,在开启式螺杆机中,如约克的YS机组,油分设计都很大,回油效果好,蒸发器引射回油或是加热浓缩做为辅助回油,就算辅助回油不开启,机组也能在很长时间内不缺油.在半封闭螺杆机中,如复盛、汉钟,压缩机本身内部就有一个油分过程,但效果不是很好,用于满液机中时,还需增加二次油分,冷量小的机型可以采用离心式,冷量较大的可以采用碰撞转向拦截式的,油分设计尽量降低油分流速,油分效果好,阻力也降低。约克的油分效果可达50PPM。
    2.一般压缩机上可设置粗油分离器,粗油分离器采用改变气流方向和降低截面流速的方法使油气分离,但油气分离效果一般比较差,也就是97%的油分效果,再增加二级油分离器,可采用离心式也    可采用钢丝滤网型的,油分效果可以达到500PPM;这样做,会导致系统设计比较复杂,两级油分。
    离心式油分的进口流速需要控制,流速应在9m/s左右,流速过高,会导致气流脉动噪声,流速过低,离心分离效果差。离心油分的特点是,部分负荷时的油分效果差。
    钢丝滤网型油分,主要是控制截面流速,截面流速应在0.3~0.4m/s之间,否则长时间运行,润滑油还是要跑到蒸发器中。这种油分的特点是,部分负荷时的油分效果佳,排气过热度越高,油分效果越好。
    3.目前降膜式蒸发器只用于螺杆机,离心机还是满液式的。
    降膜式蒸发器优势是效率高,节省制造成本。回油问题仍然重点。
    速度越低,油分离器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噪音的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进入油分的管子上要设计消音器,可以降低十几分贝噪音,关于消音器的设计,主要和压缩机的震动频率有关,根据波长来进行计算的。

北京制冷设备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制冷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12-24 15:12
推荐内容

cheap louis vuitton wallet power outlet australia